9、第 9 章(1 / 2)

急诊室里,医生们愁容满面。

最近这段时间,阿卡姆市医院疼痛科和脑外科整天人满为患,本来这也正常,阿卡姆市医院是阿卡姆市唯一一所5a级医院,其中的脑外科和疼痛科更是明星科室,自然会有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说得夸张点,甚至还有其他国家的患者不远万里过来求医,所以这两个诊室永远都是人满为患的状态,医生们早都习以为常。

但如今令他们愁眉不展的另有原因——

诊室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相似病例,这些患者自述头痛难忍,头发脱落,精神明显异于常人,总是大笑着说出伤心的事,还有好多直接是躺着来的,当天就住进了脑外科病房。

检查结果更是令医生们惊心,这些患者头部爬满了虫子,每个人的脑组织都被无数条细长虫子钻出无数孔洞,形成像筛子一样的网状结构,碎屑在脑脊液间飘荡,仿佛是那些虫子的排泄物。

早在前几个相似病例发生的时候,脑外科主任就联系了防疫科主任,她敏感地意识到这这些患者绝对不是简单的脑部寄生虫感染,极有可能是特发性传染病,而且是传染性极强的那种,不然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爆发这么多起相同症状的病例,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隔离这些患者,弄清这种疾病的传染机制。

但遗憾的是防疫科主任并没有在第一时间重视此事,反而推脱一切都是脑外科主任杞人忧天,现代社会医学高度发达,连癌症都能治愈了,哪还能这么容易爆发起传染病,还是寄生虫传染病,现代社会哪来的寄生虫,这不是耸人听闻嘛。

再说,传染病的评定标准非常严格,怎么可能就因为几个相同症状的病例就上报传染病?

所以哪怕脑外科主任一再坚持,防疫科主任依然不为所动,反而质疑脑外科主任是不是因为治不好病人故意借此推卸责任。

但他没想到,两周后,相似的寄生虫感染病例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影响力之大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各大媒体都开始报道此事,存在竞争关系的医院更是借此抹黑它们,暗中派水军发布谣言,说这一切都是阿卡姆市医院的阴谋。

事态扩大后,阿卡姆市医院立即采取措施,首先就是解雇并起诉了防疫科主任,同时依照法规将此事上报阿卡姆市卫生部,一系列流程下来,那些患者全部被隔离在阿卡姆市医院的特护病房,卫生部派遣一批专业的防疫团队溯源这起疫病的传染源。

通过调取全国各大医院的就诊记录,他们很快调研出现存已知的最早病例,也就是0号病例,但是该患者已经过世,且遗体已经被火化,唯一具有参考作用的就是她的临床记录。

防疫团队根据0号病例的社会关系,很快发现1号病例,又通过1号病例的社会关系,发现了2号病例,幸运的是这两位患者一位已经痊愈出院,没有落下一点后遗症,另一个虽然还在医院,但治疗进度喜人,很快也能出院。

整个防疫团队大为振奋,能痊愈,说明1号病例体内已经产生了抗体,且根据调研结果,可以推测2病例体内也有抗体产生,更喜人的是,1号病例和2号病例有共同的密切接触者,这两个密切接触者却从来没被感染,很可能他们天生就具有针对这一传染病的免疫细胞,只要得到他们的血清研究一番,这个忽然冒出的脑部寄生虫传染病就能被攻克了!

防疫团队立即兵分两路,一路人员马不停蹄地找到了还在医院的裴岫洌,抽去他的血液进行研究,另一路则动身前往阿卡姆大学,会见那个已经痊愈的1号病例以及那两位密切接触者……

-

今天,郁樹破天荒亲自来上高数课,毕竟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课,考试范围什么的根本不重要,就算划了他也不会做,关键是得向陈教授展示一下自己对这门课的重视,而且陈教授说了,最后这门课他会清退所有不相关人员,只有本堂课的学生才能听。

气氛已经烘托到这了,郁樹再不去上课就不合适了,很可能会影响到他视若珍宝的出勤分,那可是及格党的命脉所在。

陈教授发话果然很管用,虽然楼道里依然聚集着一群人,但是没一个非相关人员往教室里挤,郁樹他们艰难地在这群人中间穿行,所过之处全是羡慕嫉妒的目光,仿佛明晃晃地在说:“凭什么他们是陈教授的学生!为什么自己没有这个荣耀进教室听课!”

郁樹对他们的心理活动一无所知,一边往教室里挤,一边感叹陈教授现在也太受欢迎了,哪怕是全球著名歌手惟尔都得和黑粉斗智斗勇,陈教授竟然一个黑粉都没有,只有死忠粉,太神奇了。

感叹间,他们走进教室。

阶梯教室很大,位置也不少,但以陈教授如今的受欢迎程度,前排早就被占得满满当当,于是他们只能做后排,但这对郁樹来说那可是相当大的好消息。

几人坐下没多久,上课铃就响了,陈教授西装革履地走进教室,瞬间就吸引了前排所有学生的目光,郁樹能明显看出他们的脑袋缓缓随着陈教授的行进而摆动,痴迷程度可见一斑。

陈教授走到讲台正中,清了一下嗓子,开始了今天的讲课。

“同学们好。”

短短四个字,教室里掌声雷动,郁樹和尚青北、蒂姆铂顿诧异地相互打量一眼,也跟着鼓起掌来,虽然不知道“同学们好”这四个字有什么可鼓掌的,但鼓掌这种事只要有人开头,其他人必定秒跟。

雷动的掌声中,陈教授微笑着环视一圈讲台下的众人,然后在掌声渐消的时候再次开口,说了第二句话:“今天是本学期最后一节高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