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惠妃
不得不说, 还是外面的天地宽广。
每到一处,都有人提前安排路线,排查隐患, 并且献上当地特色美食,不用她动一丝一毫脑筋, 就有无数好吃有趣的玩意儿献上来,简直就是公费旅游的天花板。
一行人正月初八从北京出发, 途径河间、献县、阜城、德州等地, 于正月十六抵达济南府, 在重重包围下观赏了趵突、珍珠二泉,后又南下数地, 于二月初九抵达杭州。
杭州行宫靠近西湖, 方便康熙前往禹陵祭祀, 更方便了云筠欣赏西湖美景和钓鱼。
钓鱼的器具是上次乌龙之后保清献上来的,据说是敲诈的四阿哥。
不过云筠用着很顺手。
或许真的有新手加成,她这两天在行宫的一处湖泊里钓到了鱼还不少,看得陪她钓鱼的保清艳羡不已。
怎么自己就钓不上呢?
明明是同样鱼饵。
觉得是位置不好, 保清在云筠似笑非笑的眼神下厚着脸皮同她换了位置。
还是一条没上。
承认吧,有些人就是先天空军圣体。
不过保清不是好惹的, 见死活钓不上来, 他自己扑通一声下了水,用网捞了好几条。
还顺手给云筠的鱼钩挂了一条大鱼。
原本觉得保清把鱼都吓跑了的云筠重新恢复笑容, “这个天还冷着呢,快上来吧, 赶紧去换身衣裳,别冻着了。”
“儿臣结实着呢,”保清脸上沾着一条细细的水草, 拖着渔网往岸边划,“儿臣这就把这些鱼让膳房清蒸了,给皇阿玛尝鲜。”
他从来不厚此薄彼。
就像小时候那样,阿玛额娘都要有。
康熙午膳时收到了自己好大儿的孝心,小太监还多嘴了一句,“这可是大阿哥亲自下湖泊抓的,说要给皇上尝尝鲜呢。”
儿子吃条鱼都惦记着他这个皇阿玛,康熙非常受用,又给保清赐了几道菜,让他慢慢享用。
还在当天给保成的书信里提到了这件事。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书信去的还有康熙亲自钓上的鱼。
康熙父慈子孝自得其乐,官员想破脑袋往上钻营。
这世上总少不了投机取巧之辈,尤其是面对自己顶顶顶头上司,正经门道不好走,歪门邪道少不了。
在杭州停留的第三天,云筠便收到了不少拜帖,她挑挑拣拣选了些出来,便坐着等人拜访。
前两个来的官员夫人都还好,进退有度,言谈有礼,说话也风趣幽默,似乎还仔细研究了一番,说的都是杭州特色美食和一些有趣的民间故事。
云筠被哄得很高兴。
接下来那位就不怎么正常了。
先是夸赞了一番云筠外貌,又夸赞了她不凡的气度,然后话题一转,说行宫人手难免不足,她给娘娘带了两个伺候的人手。
说着就推了两个容貌俏丽的少女出来。
到这里,云筠自然也懂了,这是想给皇上进献美人呢。
但是她就搞不懂了,这些人到底是傻还是坏?
让她,一个后宫妃嫔,给皇上推荐美人?
傻了吧唧的,谁要主动添加竞争对手啊。
不会真当她是什么正室夫人,给夫君纳妾是义务吧。
觉得太靠近傻子会被传染,云筠淡淡道:“多谢夫人费心,不过我这宫里人手够用,既然夫人说她们是来伺候的,那便留下给我端茶倒水吧。”
那夫人脸色瞬间僵住,想说什么又不敢,只能讪讪地告退。
三言两语打发了人,云筠也没仔细看献上来的美人,只是告诉茯苓:“你去安排一下,以后她们就是杭州行宫的宫女,不必往本宫面前凑。”
茯苓应了一声。
晚膳时她随口同康熙简单说起了这件事。
康熙眉头一皱,放下筷子,“既然收下了,就当个宫女吧。”
他在外一直都是自律的君主形象,地方官员进献的美人一概不收,前几日在苏州时还将人骂了一顿。
没想到那些人改了路子,将主意打在妃嫔这儿了。
“以后也不必带回京城,”康熙下了定论。
云筠点点头,表示明白。
后宫不缺美人,更不缺妃嫔,这东西在他心里占的份量很少,他要的是官员敬畏,而不是这些投机取巧的东西。
杭州是此次南巡的终点,在杭州优哉游哉地过了十来天,康熙也处理完了要事,一行人又开始启程回京。
来到杭州耗时一个半月,回去估计也这个数。
心已经玩野了的云筠依依不舍,只好让能时常在外走动的保清多给她带一些当地特产,她回去好分给纳喇贵人和卫庶妃。
难得收到来自额娘的任务,保清活力满满,使劲在外面大采购,东西是一箱一箱地往船上搬。
最后康熙都知道了他的动静,将他传过去训斥了一遭:“朕是短了你吃的还是短了你穿的,怎么像没见过世面似的,你是第一次见到这些东西吗?”
保清熟练下跪,他嗓门亮,为自己辩解也理直气壮,“可是皇阿玛,这些东西儿臣就是第一次见啊!”
见康熙没让自己起来,保清跪着往他那里挪了两步,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些小玩意儿一件一件摆在案桌上。
“您看这个套娃就是江宁特产,儿臣在一家街边铺子买的。”
“还有这个彩塑和泥人,活灵活现,内务府都做不出这个水平。”
保清的衣袖像是多宝袋,什么都有。
他还在往外掏,“这个定胜糕也是,口感软糯,甜而不腻,寓意也好,必定胜利。”
“还有”
短短几分钟,保清掏出的东西便在案桌上挤挤挨挨,密密麻麻。
而且种类繁多。
从玩具到零食,从大米到核桃,康熙都惊讶保清身上竟然随身携带了这么多东西。
康熙无力地制止,“行了行了,再放就该堆奏折上了,把你这堆破烂收回去。”
他也有些怀疑自己养孩子的方法了。
怎么保清像是什么都没见过的样子?
内务府平日短了他供应吗?
康熙百思不得其解。
他不懂当地特产的魅力。
就算杭州的特产实际产自京城,保清也会怀着来都来了的想法买点回去。
康熙一看到保清笑嘻嘻的模样就来气,砸了一本无关紧要的请安奏折在他身上,小发雷霆,“给朕滚出去。”
保清不怕康熙这个样子。
他从小到大惹皇阿玛生气还少吗?光是他送给皇阿玛的那两个鹅暖石,他都不知道亲自跪了多少回了。
麻利地将砸自己肩膀上的奏折放回原位,保清恭恭敬敬地磕了个头,“儿臣告退。”
然后保清不仅自己买了,还带动三阿哥和四阿哥一起买。
理由也相当充分。
皇贵妃娘娘和荣妃娘娘都没有出过紫禁城,更没有来过这些地方,难道作为孝顺孩子,他们不应该给额娘带些没见过的东西吗?
难道他们不想让额娘开心吗?
三阿哥到底年纪大了一点,定力也比四阿哥足,只买了一个小匣子的镶珍珠翡翠的各色珠花准备回去送给荣妃。
四阿哥买的就杂七杂八了,从样式奇怪的面具到五颜六色的羽毛,还有一尊保佑平安的观音木像。
它的雕工不算顶尖,却透着温润,让人看得舒适。
四阿哥有些不好意思地攥着木像,“我希望额娘开心一点,身体也能好起来。”
保清现在非常欣赏这个弟弟,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夸赞他,“皇贵妃娘娘一定会感受到你这份孝心的。”
然而最后阻止保清大买特买的是囊中羞涩。
没办法,他就那点月例银子,平时的衣食住行都有内务府管着,保清出门身上还真的没有多少银钱。
他之后还在云筠面前检讨了一番,一脸懊恼,“儿臣到底是第一次出远门,经验不足,没带多少银子。”
至于找额娘要,他心里就没冒出来过这个想法。
孝敬额娘的东西怎么能找额娘拿银子呢?
检讨过后,保清积极改正,“额娘放心,等儿臣出宫开府皇阿玛一定会给一大笔银子,到时候儿臣出去办差一定给您多带一点特产回来。”
第52章 惠妃
皇贵妃病恹恹地斜靠在榻上看账册, 如今不过三月底,年前量体做好的旗袍上了身却宽大不少,套在身上衬得她像个纸片人。
殿内一片静默。
没过一会儿, 春枝欢喜进来道:“主子,皇上回宫了, 四阿哥如今正往承乾宫这边来呢。”
“胤禛回来了,”听到这话, 皇贵妃打起精神, 暗淡的也眼眸也亮了几分, 似乎一下从纸片人状态活了过来。
皇上回宫前自然是给她通了信的,不如说这一路上信件就没有断过, 给太子的, 给她的, 给皇太后的,给贵妃和其她三妃的,每回都是厚厚的一叠送过来,再由她分往各宫。
四阿哥的信件自然也附在一起, 皇贵妃每封信都仔仔细细看过,又好好封装起来, 统一放进紫檀木匣里。
想起胤禛在信里写了给她带回不少礼品, 皇贵妃有些期待,又怕胤禛看了她苍白的脸担心, 忙对春枝道:“快扶本宫到梳妆台前上些胭脂水粉。”
不多时,殿外传来四阿哥有些轻巧的脚步声。
皇贵妃病了之后很难入睡, 一点点动静都能惊着,久而久之他也习惯了放轻步子。
四阿哥在外面还端着阿哥仪态,一进正殿就放松下来, 脸上也不自觉露出笑容,“额娘。”
皇贵妃招招手,让他到身前来,拉着他仔细瞧了瞧,见人虽然有些瘦了,但精气神很好,一直悬挂着的心落回原地。
这是胤禛第一次出远门。
她总担心他在外吃不好睡不好。
让宫女上了些他爱喝的碧螺春和吃惯了的马蹄糕,皇贵妃声音轻柔,“路上累坏了吧?瞧这风尘仆仆的,快坐。”
四阿哥难得显出些孩子气,将带回来的礼物一一给皇贵妃看,又有些不好意思地从袖口里拿出木像观音。
“当地人说,这观音像能保佑人身体健康,不沾病气,所以儿臣就请回来了。”
这木材算不得上好,更是非金非玉,完全比不上皇贵妃佛堂里塑了金身的观音像,只胜在了雕工细致,观音悲天悯人的姿态活灵活现。
看着胤禛有些担忧的眼神,皇贵妃愣了一瞬,又很快亲自接过,让春枝摆去里间佛案。
原本位置上的玉质观音像被换成了普通的黄杨木。
她轻轻摸了摸四阿哥的脑袋,声音柔得像风又慈爱满满,“好孩子,累了一路,先去休息吧。”
车马劳顿,胤禛出一趟远门也辛苦。
四阿哥乖乖的,“那等晚上儿臣再与额娘一同用膳。”
另一边,延禧宫。
保清跟着云筠,叽叽喳喳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全是一路上的见闻。
其中夹杂着他做了不少好人好事,比如别人卖身葬父他二话不说贡献了一小块土地当墓地,别人酒楼卖唱他仗义执言让人去戏园,说咿咿呀呀的像是唱戏,别人强抢良家妇女他上去就是一拳,然后被良家妇女赖上,说要以身相许。
吓得保清头也不回地窜出几里地。
怎么还有人恩将仇报呢。
云筠听得欲言又止。
想说些什么,但看着保清清澈的目光,她觉得这样也挺好。
至少保清赤子心肠。
在买东西的时候保清也没忘了越大越不讨喜的太子和可爱的八弟。
他给太子买了一整套的钓鱼捞鱼工具,表示要吃鱼就自己去千鲤池钓,那里的鱼长得肥又游得慢,就算钓不到也能捞几条。
给八阿哥买了一套表情憨厚可爱的泥塑小人,说是十分像他五六岁白白胖胖的时候。
今年八岁,依旧白胖可爱像个糯米团子的八阿哥一头雾水地收下,并且向保清表达了最真诚的感谢。
太子则是用这套工具第二天就去千鲤池钓了几条鱼上来,并且亲自拎着桶在保清面前路过发言:鱼上钩真是如同呼吸一样简单。
保清觉得太子在挑衅他。
于是他也去了千鲤池钓鱼,然后鬼鬼祟祟地回了-
夏季的紫禁城热得像火炉,蝉鸣更是聒噪得惹人心烦。
四阿哥的木像观音似乎只是个心理安慰,皇贵妃的身体日渐消瘦,精力也越发不足,到了七月,四阿哥更是直接逃了尚书房的课,整日守在皇贵妃床前。
康熙也默许了他这一行为。
听保清说起这事,云筠沉默了一会儿。
四阿哥越对皇贵妃情深义重,德妃估计就越对他不待见。
虽说当初是怎么个事儿大家都清楚,但皇贵妃这些年待四阿哥的确无可指摘,视如己出。
可是玉碟未曾更改,若是皇贵妃有什么不测,四阿哥还是要回到生母身边的。
再加上德妃如今有了十四阿哥,听说事事亲力亲为,极为关心。
嘶。
一边是同养母情谊深厚却与自己没什么感情基础的大儿子,一个是亲手照料投注了极大心力的小儿子。
是个人都知道德妃更爱谁。
“额娘您放心,儿臣是绝对不会逃课的,”保清的关注点一如既往地新奇。
保证了这么一句,他又想起四阿哥是自己弟弟,小时候自己还同太子去承乾宫看过,于是又捡起一点兄弟爱,担忧道:“不过如果没有了额娘,四弟之后该去哪里呢?”
所有弟弟里,原本只有太子没有额娘的。
不过太子得到了皇阿玛全部的偏爱,又不与他们一同居住,有自己的毓庆宫,亏待谁也亏待不了他。
四弟就不一样了,皇阿玛对下面的弟弟都没有多大关注,又没了额娘,不敢想四弟以后要过什么苦日子。
保清出去一趟见识也增长了许多。
脑补出四阿哥没了额娘,可怜兮兮的,饭菜只能吃没滋没味的膳房特制,可能晚上还要饿着肚子睡觉,日复一日。
他觉得自己作为长兄,应该关爱一下弟弟,豪气道:“额娘,以后四弟就来咱们延禧宫用膳了!”
别的他不敢保证,至少在饭菜这一方面,他一定让四弟吃得饱饱的。
云筠被保清的话震惊了,思绪瞬间拉了回来,“你是想让额娘得罪德妃吗?”
四阿哥是德妃的亲生儿子,却跑到八竿子打不着的延禧宫来吃饭,这不是明摆着打德妃的脸,说她亏待亲生儿子吗?
保清比她更惊讶,“这关德妃娘娘什么事?”
云筠担忧地摸了摸保清额头,觉得他是不是读书读傻了,“四阿哥的生母是德妃啊。”
“是吗?”
保清瞪大了眼睛,“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他记得当初和太子是去的承乾宫看四弟啊?
云筠耐下性子同他解释:“德妃当初生下四阿哥时还是个贵人,按宫里的规矩位分不够,不能抚养皇子,于是四阿哥就养在了当时是贵妃的皇贵妃膝下。”
保清还是有疑问,并且一针见血。
“可是儿臣从来没有听过四弟提起德妃娘娘,德妃娘娘也没有派人来尚书房给四弟送过东西。”
但凡有那么一次他都会问起的。
八弟有时候在尚书房都会说自己身上的衣裳是卫娘娘绣的,吃食是额娘送的。
四弟却一次都没有提过德妃娘娘。
这里面牵扯到妃嫔私心和各种弯弯绕绕,云筠不好和保清明说,只能推脱了一句,“反正你知道德妃是四阿哥生母,之后他估计要回永和宫就行了。”
担心自己儿子不小心说出什么往别人心口戳刀子的话,云筠还告诫他:“你知道就行,不许在外面胡说,更不许去四阿哥面前说什么,要是我知道你说了什么不该说的,我就告诉你皇阿玛,让他收拾你。”
保清觉得自己可会安慰人了,每次被他一安慰额娘都立马生龙活虎,不见半点伤心。
见他脸上不知道是什么表情,云筠皱眉,“听清楚了吗?”
保清不想挨骂,只好点头,“儿臣知道了。”
回到东三所,保清忿忿不平地和大福晋说起了这件事,觉得额娘真是门缝里看人——把他看扁了。
大福晋却觉得额娘真是有先见之明。
自家这位有多直肠子她是知道的。
前些日子院里的一位格格说是身体不适,派人来请他。
大阿哥却相当不解,“身体不适就请太医啊,爷又不会看病,对了,让她记得多喝热水。”
多喝热水。
大阿哥面对妻妾的口头禅。
何等的直男。
因此她也觉得自家这位好好读书办差就行,其余的少说话,也少树立一点敌人。
大福晋微笑:“还是听额娘的为妙,上次您自作主张给额娘送狼王标本,可是连着一个月都没有收到延禧宫送来的吃食。”
被福晋这么一说,大阿哥瞬间老实了,嘟嘟囔囔的,“知道了知道了,我闭嘴就是。”-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康熙对这位表妹不是没有感情。
只是横贯在他们中间的东西不少,太子的地位,佟家的势力,权力的平衡
很多东西阻拦皇贵妃坐上皇后的位置。
但是康熙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从乾清宫发出一道圣旨——册封皇贵妃为皇后。
虽然因为皇贵妃病重举办不了册封大典和一应仪式,可是在玉蝶上,她已经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第三位皇后。
七月初九夜晚,也是皇贵妃被封为皇后的当天,昏迷了三日的皇贵妃短暂清晰过来,先和一直守在床边的保清说了会儿话,又让他出去,她要和皇上说些体己话。
第53章 惠妃
殿内的烛火噼里啪啦燃烧着, 白蜡在火焰的炙烤下渐渐融化缩短,就像皇贵妃的生命。
她躺在金丝拔步床上,气息微弱得像风中的残烛, 康熙穿着简单的常服坐在床边,烛火映照在脸上, 蒙着层朦胧的光晕,看不清表情。
良久, 皇贵妃说出了很久之前的称呼, “表哥。”
自从皇八女夭折后, 她就再也没有这样唤过康熙。
康熙沉默地握住她的手。
“能成为表哥名正言顺的妻子,我很高兴, ”皇贵妃眼神清澈, 像是回到了刚入宫的少女时期, 眼里带着纯粹的依恋,“表哥,我没有遗憾了。”
她状似洒脱。
康熙看着她消瘦的脸颊,以及明亮的眼睛, 肩膀似乎坍塌了一瞬,又在下一刻恢复的挺直。
声音沙哑, “你还有什么心愿吗?”
佛案上的黄杨木菩萨慈眉善目。
皇贵妃的目光掠过观音像, 落在康熙脸上,她太了解他了, 清楚他的底线在哪里,更明白自己绝不能提及任何可能威胁太子地位的话。
于是, 她攒足力气,声音带着几分迷茫,“我走了之后, 胤禛该怎么办呢?”
康熙没说什么德妃会照顾好他之类的话。
只是握紧皇贵妃的手,静静听她继续说。
“给胤禛选个福晋吧,”皇贵妃微笑,“娶了福晋就是大人,我也不必担心了。”
她同德妃有龌龊,也不相信德妃会对胤禛尽心尽力,一个人在这诺大的皇宫实在太孤独了,所以给他找个伴吧,这是她唯一能做主的了。
至少在这个时候,她唯一的遗愿,皇上会答应的。
康熙看着她眼中的期盼,缓缓点头,“你有什么人选吗?”
皇贵妃笑容释然,“费扬古家的格格就很好。”
正黄旗出身与其父内大臣的身份能为胤禛提供一定的助力,家族显赫却不张扬,避免势力太强威胁太子,是她深思熟虑后的人选。
康熙默许了她的心思,“朕回去就下旨。”
皇贵妃真心实意地笑了。
“让胤禛进来吧,我要告诉他,往后一定要好好对待福晋,好好过日子才行。”-
皇贵妃在成为皇后的第二日于承乾宫病逝。
经历过几场大丧事的云筠轻车熟路地安排好了一切。
皇后薨逝是国丧,内务府已经磨练出了一套完整且严格的程序,整个丧仪没有出一丝一毫的岔子。
只有四阿哥,整日跪在灵前,极尽哀痛,有时一天下来水都喝不上几口。
他本来就长得不算健壮,经过这次丧仪后更是成了精瘦的代名词,丧服穿在身上空荡荡的。
保清很想说两句,但每次想开口,眼前就不由自主地浮现额娘凌厉的眼刀,于是全程当哑巴。
太子虽然骄矜,但他和四阿哥关系一向不错,离谱一些甚至可以说四阿哥是他看着长大的,见他这幅模样,免不了安慰几句,又在生活上多照顾了几分。
四阿哥成了太子身后的小尾巴。
保清觉得这样不行。
灵机一动就找上了八阿哥。
八阿哥身着素服,见到保清一脸茫然 ,“大哥,找我有事吗?”
“你四哥现在很难过,” 保清一脸认真,拉着八阿哥的胳膊叮嘱,“你去安慰安慰他,最好连着去几天,多跟他说说话,让他别总憋着。”
保清心里的算盘珠子打得噼里啪啦。
他是个独行侠,太子也必须是!
强者不需要拖后腿的小弟!
再说八弟性子和善,说话也好听,在尚书房里跟谁关系都好,由他去安慰,肯定比自己这个嘴笨的强。
也好让四弟早日走出伤痛。
八阿哥虽然觉得大哥奇奇怪怪的不知道想干什么,但想着四哥这些日子的举动,还有瘦得像个麻杆似的身体,还是点了点头,“我会好好照顾四哥的。”
丝毫不觉得弟弟照顾哥哥哪里有问题,保清认同地拍了拍八阿哥肩膀,“那行,就交给你了。”
不过他也不是完全不靠谱,还给出了具体的安慰方向。
比如,四阿哥还有亲生额娘德妃在呢。
又比如,四阿哥到底不是皇贵妃亲子,没有血缘关系,不必太过悲痛。
再比如,四阿哥还有一个血脉相连的亲弟弟,不是独自一个人,以后还有兄弟互相扶持。
八阿哥:
大哥真的不是想要和四哥同归于尽吗?
庆幸大哥没有真的去找四哥说出这些,八阿哥小小年纪就懂得了哄哥哥,用非常真挚的语气道:“大哥想的真的太全面了。”
没有什么深入了解都想不出这么全乎的戳四哥心窝子的话。
保清在八阿哥真诚的赞美下逐渐迷失自我,非常自豪地想。
他可真是一个关爱弟弟的好哥哥-
南巡回宫后,云筠日渐迷上了钓鱼这项活动。
并且因为千鲤池的鱼太傻,总是轻而易举上钩,她还在御花园走走停停,寻摸出了一个钓鱼宝地。
御花园西北部的玉翠亭设有叠石假山和水池,水池里种植着几种水生植物,鱼也若隐若现。
再加上这座亭子规模不及浮碧亭和澄瑞亭,人烟罕至,不用担心有人惊动鱼咬钩,简直就是理想垂钓点。
一只鱼竿,一个绣凳,云筠能在这儿坐一下午。
就是保清觉得自个儿额娘越来越要他操心了,这么大的太阳,额娘还整日地在外面待着,也不嫌热得慌。
万一中了暑气可怎么是好。
他又同大福晋感叹:“我也不是不让额娘钓鱼,在宫里有个爱好挺好的,但是额娘未免太沉迷了,整日整日地待在御花园,不过半个月就黑了不少,我上次去请安发现额娘脖子和脸都不是一个颜色了。”
大福晋:
“有本事这话你当着额娘的面说,”她皮笑肉不笑。
保清看着自家福晋,像是突然注意到了这一方面,非常真诚,“福晋,你是不是脂粉没抹匀,你的脸和脖子仔细瞧着也不是一个颜色。”
大福晋噎了一下,没好气道:“你有没有想过额娘可能也只是脂粉没抹匀。”
保清非常相信自己的观察力,信誓旦旦,“额娘就是黑了,不信的话下次请安你直接问一问。”
大福晋怀疑自己最近是不是哪里得罪了他,不然他怎么会提出如此不靠谱的建议。
第54章 惠妃
四阿哥回了德妃处。
不过这不是什么大事, 至少对后宫除开德妃以外的妃嫔来说不是事儿,她们最近关注的是皇太后迁宫一事。
慈宁宫位于内廷西侧,是紫禁城专门用于太后太妃等养老的宫殿, 只是先前太皇太后居住,卑不动尊, 皇太后只能另择一座宫殿居住。
眼下出了太皇太后孝期,慈宁宫更是太后法定居所, 因此搬迁一事也提上了日程。
皇太后先是推拒了几次。
不管从哪方面论起, 太皇太后都是她的长辈, 生前待她多有照拂,如今刚过孝期就住进婆母曾住的宫殿, 她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安。
再说实际, 她眼下住的宫殿虽不如慈宁宫规制高, 却也轩敞舒适,宫里的太监宫女都熟稔贴心,日子过得安稳妥帖,实在没必要折腾。
但是康熙不同意, 理由也相当充分。
皇太后如今就是最上面的长辈,又是先帝皇后, 他的嫡母, 是正儿八经的圣母皇太后,身份尊荣, 为表孝心,他应当奉她居住在慈宁宫处。
一说到孝心皇太后就没话说了。
她能有现在的生活全靠一个孝字压在皇帝头上。
不至于砸自己饭碗。
于是这场推让拉扯了近半个月, 终于在腊月底、新年将至前有了结果。
皇太后带着宫里的一应陈设,正式迁居慈宁宫正殿,打那以后, 后宫妃嫔们的晨昏定省,也都改去了慈宁宫。
新年前的最后一桩事了。
虽然因为皇后薨逝,这个新年也没有热闹喜庆的气氛。
但原定的假期不会变,尚书房还是给阿哥们放了三日假,让他们松快松快。
一切都和往年一样,各回各家,八阿哥此刻也在卫庶妃那里待着,唯一改变的就是四阿哥去了永和宫。
也无人在意就是了。
前几日下了一场大雪,御花园不少池子结了一层薄冰,云筠最爱去的那处池子也冻上了。
保清夏季的时候不是很赞成额娘去钓鱼,但是如今入了冬,不能钓鱼他又担心额娘无聊,所以准备了好些能打发时间的东西。
比如话本子。
外面积了一层厚厚的雪,这个天妃嫔们也不会出门,都各自窝在自己房间里取暖。
保清狗狗祟祟地抱着一个盒子进来请安。
“额娘,看儿臣给您带了什么好东西!”
担心被拦在外面,保清不等通传,自个儿脚步迈得飞快进了次间。
云筠坐在暖炕上专心致志为云朵梳毛,巴图鲁懒洋洋地趴在她脚边,嘴里啃着一截牛骨头玩具。
听得这声音,她头也不抬,冷笑,“这是又送什么来了,若是胭脂水粉,你就自个儿自觉出去,别脏了我的地。”
两个月前他也是兴冲冲地跑过来,怀里不知道抱着什么,遮得严严实实的,说给她带了一个好东西。
云筠当时还期待呢,下一秒就受到了自家好儿子的迎头痛击。
什么叫因为她变黑了,所以给她送些非常容易抹匀的胭脂水粉?
说的是人话吗?
云筠当即把保清赶了出去。
她黑了难道自己不知道吗,还要他来提醒?
听她旧事重提,保清觉得自己可委屈了。
他只是实话实说,额娘就是黑了不少嘛。
不过这次他是特地给额娘赔罪来的:“您瞧瞧,这次保证不一样,您一定喜欢。”
见保清信誓旦旦,云筠将信将疑地接过盒子打开。
码得整整齐齐的书?
扫了一眼,大概有五六本左右,蓝皮封面上没有任何字样,不像是宫里的制式。
拿起最上面的一本翻了翻,云筠反应过来,“你哪来这些东西?”
宫里是有话本子的,不过内容都是些什么描绘贤后孝女的短篇佚事,看着就像是在读《列女传》《孝经》,再不然就是什么女则女戒,劝善故事,总之都十分无聊。
不像她手里的这本,匆匆扫了几眼,她就看出大概是一些侠肝义胆的江湖故事。
这是不被允许在宫里流传的。
见她感兴趣,保清松了一口气。
“前几日裕亲王伯父过生辰,皇阿玛派儿臣去裕亲王府贺寿。席间儿臣去书房找保泰兄,见他正看这个,还说这故事有趣得很,一看就停不下来。儿臣想着额娘冬天没事做,正愁没人陪您解闷,就跟保泰兄讨了几本回来,想着给您打发时间。”
他口中的裕亲王伯父,便是顺治帝次子福全,也是康熙的亲兄长,论辈分是保清的大伯父,更是当朝举足轻重的宗室重臣。
而保泰,则是福全的长子,裕亲王世子,论亲戚关系是保清的堂兄,如今已经在朝堂上领了差事,兄弟俩平日里往来也还算亲近。
在看故事这一方面云筠当然更喜欢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不过现在条件就这样,她也不是不能将就看看。
“行了,坐下吧,”收下保清的赔礼,也就代表着上次那事儿翻篇了。
不如说每次都是这样。
保清就是天生的人情往来苦手,和情商高的八阿哥完全相反。
八阿哥是每次说话都能说到人家心坎里,体谅人又显得真挚。
保清则是每次说话都能戳到人的痛处,得罪人又显得傻蛋。
这么大个人了,好歹比小八多活了几年,怎么一点经验没涨,人际关系这块还比不上小八?
但他又偶尔能真诚那么一两下,让人觉得他是真的把你当兄弟,真的心里想着你。
反正云筠对此是没招了。
保清得了准许,便在暖炕的另一侧坐下,顺手将巴图鲁嘴里叼着的牛骨头玩具抽了出来,扔到一旁,又撕了一小块牛肉干递到巴图鲁嘴旁。
巴图鲁立刻摇着尾巴凑过来,老老实实窝在他膝盖上,吃得津津有味。
“皇阿玛露了口风,估计过了年关就要给儿臣派差事了。”
说起正事,保清终于展现了几分靠谱,“应该是去兵部或者户部,去年九月噶尔丹攻破喀尔喀部,迁徙近边时皇阿玛就做好了准备,这一年虽然没有大的动静,但偶尔的小打小闹也没有停过,皇阿玛的意思是等待时机,一击必胜。”
说到康熙的部署,保清眼睛亮晶晶的,全是对自己皇阿玛的崇拜。
还有建功立业的渴望。
过了年关他就十八了,放在外面也是个大人了,也不能一直就当个光头阿哥。
虽然太子是储君,但是他也不差,骑射兵法样样在行,一定能凭自己的本事闯出些名堂来。
云筠听着他的话,心里既有欣慰,又有几分隐忧。
保清有上进心是好,可朝堂与战场都不是简单的地方,他这般直性子,怕是容易吃亏。
而且
历史上登基的是四阿哥而不是太子,九龙夺嫡的名号她也听说,保清的下场估计不怎么好。
但是她也不能为了虚无缥缈的未来就阻拦此刻斗志勃发的保清。
他在尚书房学习那么辛苦,武课更是寒暑不辍,就是为了一展抱负,成为真正的巴图鲁。
那是他的理想——成为建功立业的大将军。
所以云筠只是一如既往地叮嘱他:“领了差事就好好做,听你皇阿玛的安排,保护好自己。”
保清笑容里怀着对未来的期盼,“放心吧额娘,儿臣知道轻重的。”-
怀着美好的心情过完了年,不出意外的话就要出意外了。
“什么叫皇上在尚书房大发雷霆还请了宜妃贵妃和本宫过去?”
云筠在尚书房是一直都有人手的,原来的洒扫小太监熬资历已经混到了廊下伺候,一听到皇上在尚书房发怒便立刻给延禧宫传了信,就怕耽误了时机。
因此她收到消息也比别人快了一步。
在御前的人来传话时,她已经收拾好了,随时准备动身。
不过听到被传话的还有宜妃和贵妃,云筠又改变了主意,准备和她们一道前去。
第55章 惠妃
三人的暖轿几乎同时到的乾清宫。
梁九功早已踮着脚在廊下张望, 一见着她们的面儿便快步迎了上来,恭敬又带着几分急切,微微躬身道:“皇上在暖阁里正气着呢, 奴才这就引娘娘们进去,您几位进去后可多劝劝, 别让皇上气坏了龙体。”
见一向体察圣意的梁九功着急成这个样子,三人心里都有些不安。
坏了, 不出真出什么大事了吧?
说是随他进去, 可一个贵妃两个妃位, 都不止来过一次乾清宫,熟悉得很, 梁九功也只是侧着身子在她们旁边跟着。
穿过正殿进了暖阁, 里面鸦雀无声。
大阿哥保清身着宝蓝色常服, 跪在最靠近龙椅的地方,脊背挺得笔直,他身后,八九十三个小的, 也整整齐齐地跪着,一个个垂着头, 连大气都不敢喘。
康熙则是手上拿着一本不知名的书, 面无表情地坐在蟠龙御座上。
简单扫视了一眼,孩子们都四肢俱全, 三人默契行礼,“臣妾给皇上请安, 皇上万福。”
康熙压抑着怒火,“起来吧。”
宜妃向来得宠,性子也爽利, 见康熙脸色难看,便先开口试探,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的熟稔:“皇上,是不是小九又在尚书房淘气了?这孩子打小就坐不住,罚了罚过骂也骂过,可就“”是不怎么长记性,他就这么个性子,皇上可千万别把自个儿气着了。”
不管什么事,先拿孩子年纪小不懂事这套说法试试。
贵妃紧随其后,“还有小十也是,皇上您就直说吧,他们到底闯什么祸了,让臣妾有个心理准备。”
说来心酸,她们真的已经习惯自己儿子时不时捅出一点娄子了。
没有去尚书房的时候在宫里满宫溜达,祸害御花园的花花草草,气得她们心口发慌。
想着去尚书房,有师傅管着了,能少惹一点事,让她们也歇会儿,可现在看来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啊。
云筠更是习惯了保清的不靠谱,直言道,“保清这孩子,做事向来粗线条,小八素来乖巧,在尚书房也从不出错。这次若是两人都牵扯进来,皇上您也别费神分辨了,把小八那份一起罚到保清身上去吧。不是臣妾不心疼他,实在是这孩子,十回出事九回有他的份,就算是无意的,也该多受点教训。”
这么一通话下来,康熙冷静了些许,冷哼一声,“老大,你说。”
事情其实很简单。
就是九阿哥和十阿哥在尚书房看话本被康熙抓了个正着。
时间其实没什么问题,那会儿休息。
不过当时的情景很有问题,他们看的书也很有问题,来源更是大有问题。
看的言情艳俗。
九阿哥和十阿哥都说是从八阿哥那里拿的。
八阿哥一头雾水不明所以,只说大哥给了自己几本书,但是他还没有看过。
保清还真认出了那本书,那封面和自己送给额娘的一模一样,不过他没这么说,只说自己的确前两日给了八阿哥几本书,这书看着眼熟,应该是自己给八阿哥的。
在尚书房问来问去,确定只和他们四个有关系,康熙便让剩下的阿哥好好学习,他来处理这件事。
待保清将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康熙冷冷问了一句:“你知道这本书里写的是什么吗?”
保清声音响亮,“皇阿玛您是知道儿臣的,儿臣只看尚书房要学的书和兵法,其它的儿臣一看就困啊!”
保清的确文治武功都不错,但他的文学只达到了皇子平均线,只有兵法这方面他学得格外好,将整体文学水平拉上去了一大截。
云筠:
虽说事实如此,但保清也不必用如此自豪的语气说出来,这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
口碑在这里,康熙一下就信了,语气也缓和下来,“你没看为什么要把书给你八弟。”
保清说的振振有词,“就是没看过才干净,才能送给八弟啊,儿臣总不能拿自己用过的书送给弟弟吧,太抠了。”
这番言论无懈可击。
康熙又问起八阿哥,“小八,这书你看过没有?”
八阿哥摇摇头,“儿臣这几日在向四哥学书法,每天练完字都快天黑了,还没有空出时间看大哥给儿臣的书,儿臣今日带了两本到尚书房是想在休息时间看会儿的。”
结果一共两本书。
他自己看的是正经的,另一本放在桌上被九阿哥拿走了。
然后九阿哥不知道看到了什么,招呼十阿哥一起看,就被康熙抓了个正着。
听完全过程后,宜妃和贵妃觉得这属实有点无妄之灾,松了一口气。
见传话小太监那着急样儿,她们还以为自己儿子把尚书房师傅给打了呢,还好还好,这算不得什么大事,罚了也就过了。
云筠也放下心来,保清是无知者无罪,小八更是纯属被牵连,这祸事的大头,终究不在他们两个孩子身上。
这次完全是弄巧成拙。
知道不是自己儿子小小年纪就被扭了性子,更不是大的那个传播不入流的东西,康熙心情缓缓平复。
以为事情彻底结束,四个孩子紧绷的身子慢慢放松下来。
下一秒,康熙冷不丁发难,“保清,那书你从哪来的?”
保清心里咯噔一下 。
他可不敢说是从裕亲王府保泰兄那讨的,更不敢说给额娘也送了几本,只好绞尽脑汁想了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这是儿臣南巡那会儿在一个书铺里买的,原本是想给八弟带几本游记,掌柜推荐说这个买的人也多,儿臣就顺手拿了一本。”
这话半真半假,他送给八弟的书真是这样来的,只有那一本特殊的不是。
康熙没说信不信,只是给他的处罚又加了一条——性子不稳重,跟着汉文师傅再学半年儒家经典。
这对保清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不是说好了,过了年关就给他派差事的吗?
他真的不想再读半年书,还是又臭又长的典籍。
刚想和皇阿玛讨价还价,被康熙冷眼一扫,保清又突然想起他好像还心虚来着。
只得垂头丧气地接受了处罚。
回了尚书房,九阿哥和十阿哥完全没长记性,对保清挤眉弄眼,悄悄打探,“大哥,那书你还有没有,借弟弟看看好不好。”
原来那本自然是被康熙收走了,也别想要回来。
保清虽不知道这书里的内容是什么,但皇阿玛翻看之后的反应摆在那里,尤其是刚刚没收那会儿,眼里怒火像是要把九弟和十弟给生吃了,他猜也猜到了这内容估计不怎么正经。
见此时九弟还央着要看,保清脸色有些古怪:“你看懂了?”
九弟现在七岁都还没到啊。
他七岁还在捉虫子玩儿呢,没想到九弟比他要成熟。
九阿哥觉得大哥在看不起他:“认字这么简单的事我怎么可能不会!”
保清咳嗽一声,“那是从外面的铺子里买的,真的没了,仅此一本。”
“行吧,”九阿哥有些失望,他还想知道那狐狸是怎么成精的呢。
保清拍了拍他肩膀,安慰了一句:“等你大了自己体验去吧。”
九阿哥站在原地,若有所思。
宫外的狐狸都能成精,没道理宫里的狐狸成不了吧?-
保清在尚书房老老实实了大半年,只期望皇阿玛能看在他没惹事的份上给他一份差事干,别拘他在尚书房了。
或许是老天爷听到了保清的心声,七月,噶尔丹入犯乌珠穆沁发动叛乱,朝野震动。
武将们磨拳擦痒,只等皇上下令,让他们给噶尔丹好看。
康熙如今正当盛年,国库丰腴,兵强马壮,平定三番之乱后更是意气风发,当即决定亲征。
不提前朝怎么劝了又劝,后宫虽然也动荡了一下下,但后宫不得干政是明旨,她们对此的态度就是听皇上的,皇上说什么是什么。
“额娘,额娘,儿臣要随着皇阿玛出征了!”
人还没跨进正殿门槛,保清咋咋呼呼的喊声已经传了进来。
茯苓的声音跟着在外间响起,“阿哥慢些,主子正在午休呢,您先随奴婢去西次间坐一会儿,喝杯凉茶歇歇脚。”
自家额娘身边颇受倚重的大宫女保清还是认得的,也知道额娘素来爱午后小憩,不敢真的冲撞,只好硬生生停下脚步,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有些讪讪。
怎么说呢,希望被他扰了好梦的额娘不要生气吧。
里间内,云筠正迷迷糊糊地睡着。
这熟悉的让人心塞的叫喊,一下子扎醒了她的浅眠。
静静躺了片刻,听着外面茯苓劝保清去西次间的动静,她抬手揉了揉太阳穴,“来人。”
有保清在,这个午觉她是睡不下去了。
茯苓和灵芝本就一同守在外间,听见召唤,茯苓刚给保清倒好茶,便让灵芝先进去伺候。
半盏茶后,云筠收拾妥当,也没耽搁,起身便朝着西次间走去。
保清眼巴巴地望着她,期期艾艾地唤了一句,“额娘。”
“这么大个人了,怎么还是不稳重,”云筠没好气地说了他一句。
任谁睡得好好的被唤醒,心里都免不了有火气。
尤其是夏季本就燥热,虽然有冰鉴,但到底达不到空调那样的制冷效果,还是热得明显。
茯苓及时上了一碗酸梅汤消暑。
喝了两口,感觉心里的火气降下来了,她也恢复了往日的沉静,问起保清的来意:“你刚刚在殿外喊什么?”
她睡得迷迷蒙蒙的,只听到保清大声呼喊,内容没听清。
保清掩不住兴奋,“皇阿玛要亲征噶尔丹,任命裕亲王伯父为抚远大将军,儿臣为副将,儿臣终于有正经差事了!”
他终于不用继续在尚书房读书了哈哈哈。
第56章 惠妃
皇上御驾亲征去了, 后宫争斗的源头不在,争来争去也没有人在意,一时间祥和了不少。
可惜这样安宁的日子没过多久。
皇上因疾回銮了。
不用想都知道皇上现在的心情好不了。
好不容易同朝臣争出结果, 兴致勃勃准备大展身手,热血沙场, 结果连敌人的面都没见到就因为疾病不得不回宫。